雨季時節(jié),滿是鮮味和泥土芬芳的野生菌蹭蹭破土而出,于是便到云南吃菌子的最好時節(jié)。
而說吃菌,除了昆明、香格里拉等地之外,最吸引人的還要屬這座極其低調的寶藏小城——玉溪。提到這里,老煙民定會兩眼發(fā)光,可就是這座城市,讓眾多吃貨為之駐足。
雞樅、羊肚、青頭菌...種類高達百種的菌子,眼花繚亂的出現(xiàn)在眼前,雖不能具體分清,但是當蒸煮烹炒之后,手起筷落,盤中已空。
除此之外,地道的玉溪鱔魚米線也是味蕾收割機,就連小編身邊對鱔魚無感的同事吃過之后都直呼上頭;
街坊四巷處處可見的洋芋粑粑、炸洋芋,這里也是洋芋的天下,再配上一碗最愛的消暑單品冰稀飯、木瓜水...美味搭配絕對到位;
而這里的卷粉、泡雞腳、燒豆腐...數(shù)不清的小吃,更是讓美食家都走不動道。
位于云南正中央的玉溪,在地理位置上被眾多明星城市包圍:
北向的昆明;西邊的大理、麗江;南邊的西雙版納,論聲譽,隨便挑一個出來,名聲都個兒頂個兒響亮。然而偏偏就是這座“默不作聲”的玉溪,卻是一座意料之外的寶藏。
“玉帶般的溪水” 這座城市因水得名,玉溪二字,也一直沿用至今。這座城市仿佛也被注入了流水般的溫潤,它低調且不聒噪,低調的生活在人們的目光下。
在大多數(shù)人心中,玉溪,可能只是一包香煙的名字。而在我看來,這里卻是淤泥風光與饕餮美食的聚集地;
從未被過度開發(fā),保留了良好的水質,天然的生態(tài)和宜居的環(huán)境,這里是人們沐浴、療養(yǎng)的理想之地;
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、素有"中國戲劇活化石"的關索戲,只有在玉溪澄江縣陽宗鎮(zhèn)小屯村流傳;
具有600余年發(fā)展歷史的玉溪花燈,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;
而散步在大街小巷的美食,也誘惑著人們一趟一趟的前往,甩碗米線,吃一個香掉下巴的銅鍋魚,蘸水老鴨也讓人意猶未盡。
想去逛夜市,必須來玉溪小廟街,藏有各色玉溪特色及地道美味,散發(fā)著煙火氣的街道上,走幾步都能感覺到難得的閑適。
仔細一想,生活在這座小城的人,幸福指數(shù)早就達到了滿分。
在云南人的世界里,沒有菌子的夏天,不能夠稱之為完整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云南可食用的菌類多達約250種,占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還多。
每年吃菌子鬧肚子的人也不在少數(shù),但就算是中毒,也完全擋不住人們對菌子的熱情。
被眾多本地人種草的老店,值得專程去一趟。雨季時節(jié),來一鍋野生菌湯鍋,簡直鮮掉了眉毛。
因為是老店,所以環(huán)境只能用一般二字評價,但是店內的味道真的把魂兒勾走了。
野生菌種類繁多,每次必點羊肚菌、小雞樅、雞松茸,在加上蟲草花和一盤雞肉燉煮。
一定要提醒各位吃貨小伙伴:因為野生菌的特殊性,一定要耐得住寂寞,完全煮沸后再動筷。
煮熟后先來一碗湯,再吃幾口小雞樅,口感脆嫩,而野生菌的鮮氣在口腔中散開,久久揮之不去。
干巴菌炒飯也一定要試!相比普通版,加過菌子的炒飯更加香甜,著實給這頓餐食錦上添花。
這家店,在網(wǎng)絡上似乎并沒有過多的被人們關注,卻是本地老饕常去的野生菌餐館,也成了味蕾間的念想。
干椒雜菌:著實是下飯神器,不僅爽口,拌飯吃簡直絕絕子。
讓人心心念的還有地道的涼卷粉,Q彈軟糯的有彈性,上桌秒光的菜非他莫屬;
興記野生菌飯莊:東風北路與山水路交叉口南行60米路西
在撫仙湖邊上,最不可錯過的美食便是這家:老字號石鍋魚野生菌。
單論云南石鍋魚有多鮮,全國人民心中都有答案,而將野生菌下到鮮美的石鍋魚中,那便是鮮上加鮮。
待鍋中沸騰之后,先喝一碗湯,這碗湯飽含了鍋中的精華;之后吃魚肉,鮮嫩到心坎兒里;再來野生菌作為加持。
老字號石鍋魚野生菌:龍溪路教師安居小區(qū)南門
云南米線,已經(jīng)成為了一種美食符號,廣泛的活躍在每一個食客心中。而玉溪人,更是將米線二字演繹的出神入化。
因為愛吃米線,每年都辦“米線節(jié)”,連吃81天!全世界也就只有玉溪人了。說真的,來玉溪,單單吃米線就能一周不重樣。
涼米線可以說是人人皆愛,但凡到玉溪的人,都得吃上一碗才算真正的來過玉溪。
作為玉溪老字號涼米線店,在節(jié)假日這里可謂是,一座難求。
盛好一碗米線,先放入韭菜,蓋上一片四指見方,約一厘米厚的豌豆涼粉,依次放入甜子、醬油、芝麻醬、香椿水、鹽水等佐料。
最后澆上一勺清亮、鮮紅帶有兩三小點油渣的油辣椒,如果你是肉食動物,加上一勺肉醬,味道極好。
開在玉溪師范學院邊上,這家店可謂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。
無論幾點去,都會見到一如既往的排隊場景,不過老板娘動作麻利,沒過一會兒,鮮香四溢的米線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在了桌前。
極力推薦店內的招牌豆腐米線,豆腐不嫩不老,口感正好。
想要這碗豆腐米線更好吃的秘訣則是:加鮮肉加雜醬,肉香無與倫比,入口感覺口感達到了巔峰。
店里的燜肉米線次次必點,作為當?shù)厝?span style="letter-spacing: 0.544px;background-color: rgb(255, 255, 255);">迷之喜愛的一種吃法。
不用肉沫,把大塊的五花肉用類似于紅燒肉的做法,提前燜制好,大塊肉的滿足感可能就是它的暢銷之處吧。
而在這家店,小碗燜肉米線只要六塊錢,關鍵還有肉,著實滿足。(這么便宜還要啥自行車呢)
對于玉溪人來說,豌豆粉可謂是“心頭愛”,質地冰涼爽滑、口感軟糯醇香。
涼拌、煎、炸、烤無一不能綻放其魅力,尤其是炎夏,切條或塊,加入韭菜、花生末、肉醬、香油、醬油等調料拌好,美味的豌豆粉就做好。
一碗干蘸鍋巴豌豆粉被本地小伙伴安利了10086次,蘸碟又是另外一番味覺享受,而辣椒的口感也與川味有所不同,吃完還不夠,一定要打包一份帶走。
油炸豌豆粉,這樣的吃法也是第一次嘗到,外酥里嫩,花椒的麻在舌尖又起了關鍵作用,
選用本地精選糯米煮成的稀飯,加入冰塊、紅糖、芝麻、紅棗、還有玉溪本地特產(chǎn)蜜餞,有些店里還會加上水果,攪拌后吃。
糯米的儒軟加上配料的香甜,冰涼的感覺十分適合夏天吃,清涼解暑,是玉溪人必備的祛暑甜點。
藏在老街的老房子內,破舊既視感給這道冰稀飯又加上了神秘面紗。
兩位老人經(jīng)營的老店,用料十足且十分用心,是地道的老味道,而除了常規(guī)配料之外,在這碗冰稀飯中,還真的放了冰塊,給燥熱的夏天又多了幾分清涼。
滇西、重慶一代叫“冰粉”,口感與果凍類似,但又更柔一些,這也成為了本地食客心心念念的小吃之一。
在玉溪,叫得上號的小吃,胡九一定擁有姓名。菜品眾多,米線/糕點/小吃統(tǒng)統(tǒng)都有,基本不踩雷。
木瓜水的口感非常奇妙,軟軟滑滑的在口里,似有若無之間,卻摻著紅糖水實實在在的甜。
芝麻的香,玫瑰糖的醺,再配上紅綠絲的顏色,加點冰,那滋味,一個字:爽!
玫瑰涼糕也值得一試,入口仿佛有一種糯米糍的口感,配以芝麻,中間夾雜著豆沙,再澆上玫瑰紅糖汁,一定要配上冰塊才算完美。
興記野生菌飯莊:東風北路與山水路交叉口南行60米路西老字號石鍋魚野生菌:龍溪路教師安居小區(qū)南門
圖片來自大眾點評、圖蟲及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
來源:尋味星球 作者:鑫鑫
免責聲明:我們尊重原創(chuàng)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,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。